第8484个成功案例(惠州市叶某青烈士回家)
2025年春,当“让爱回家”官方平台的寻亲信息悄然弹出,一份跨越时空的牵挂终于有了回响。屏幕那头,叶某青烈士的儿媳含泪上传的照片中,老人临终前反复念叨的“秋长镇”“白石坳”,在志愿者的奔走下化作地图上清晰的光点,为这位将一生献给国家的战士,点亮了迟来的归乡之路。
回溯至1951年,抗美援朝战歌响彻神州大地。年仅14岁的叶某青告别惠州市惠阳区秋长镇的老屋,毅然投身保家卫国的洪流。这位少年战士在枪林弹雨中淬炼成钢,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副参谋长,用青春热血守护新生共和国的安宁。转业后,他响应党的号召扎根山西大同,在黄土高原的艰苦环境中投身社会主义建设,将毕生奉献化作祖国大厦的基石。
岁月流转,山河无恙,但这位将一生献给国家的战士,却始终未能重返魂牵梦绕的故土。临终前,他颤抖着握住家人的手,用微弱的声音反复念叨着故乡的山名与水名。这份未能归乡的遗憾,如同一道跨越时空的伤痕,深深烙印在家人的心头,成为他们无法释怀的牵挂。
让爱回家樟木头志愿者服务队得知消息后,迅速行动起来。志愿者们逐页翻查泛黄档案,逐户走访白发乡亲,在历史碎片中抽丝剥茧。仅仅用了一天时间,便通过军籍档案与人口信息比对,让这份离散七十余载的亲情跨越山海重聚。
叶某青烈士的一生,是千万英烈的缩影,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生动注脚。从烽火硝烟中守护山河,到和平年代默默奉献,他们用生命诠释了“对党忠诚、不负人民”的铮铮誓言。如日,当英烈后人抚摸斑驳门楣上的家训,当少先队员向纪念碑献上鲜花,我们不仅触摸到个人命运的悲欢,更感受到一个民族对英雄的永恒铭记。
英魂归故里,忠魂励后人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,每一份对英烈的缅怀都是精神的传承,每一次对英雄的致敬都是力量的凝聚。让我们以叶某青烈士为镜,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,赓续红色血脉,书写无愧于历史、无愧于时代的华章。
活动队伍:让爱回家樟木头志愿者服务队
编后记:案例总结如未完善,请与网站编辑者【小陈:13677098400(微信同号)】联系,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资料,核实后进行修改!